新材料產業空前繁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發達國家或新興國家出臺了與新材料產業相關的新興產業發展戰略,與新材料產業相關的各類科研和產業計劃已經超過100項。在我國,新材料產業是7大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10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總產值從2010年的0.65萬億元人民幣快速發展到2017年的3.1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超過25%。
經過幾十年奮斗,我國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有40多個城市形成了不同規模的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中國現已經批準設立的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有129個(7個高技術產業基地、32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90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這些基地分布廣泛、特色鮮明,已初步呈現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東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布局。廣州、天津、青島等地已逐漸發展成為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甘肅金昌、湖南長株潭、陜西寶雞、重慶及山西太原等內陸地區依托資源優勢成為航空航天材料、儀表材料、能源材料及重大裝備材料的主要基地;大連、福州、廈門等在光電新材料以及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具有較強優勢;江蘇徐州、河南洛陽、江蘇連云港、四川樂山等地硅材料產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新材料產業上下游關聯性分析
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依賴于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下游用戶的進一步創新開發,才能使新材料產品最終走向市場。隨著元器件微型化的發展,新材料技術與器件技術的一體化趨勢日趨明顯,新材料產業與下游產業相互合作與融合更加緊密。
新材料是其他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的創新為下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并極大地帶動了其他高技術產業的突破和發展,同時下游其他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又能極大地刺激和推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以信息材料為例,單晶硅和其他半導體材料的問世和應用,奠定了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基礎,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材料技術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光電子材料將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核心基礎。
新材料產業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在新材料的某些領域已經站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我國的石墨烯產業已經在專利、產量、企業數量等多個方面居于世界領先位置,然而從材料研究到最終應用于大規模制造的全鏈條看,整體水平仍然比較落后,仍有大規模的成長及研發空間。
目前,全球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深刻地影響著各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從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化程度分析,我國在新材料領域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表現在高技術成果未能迅速有效地實現產業化、商品化的環節上。而新材料開發具有風險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國家仍將是主要的支持者和投資者,發達國家都把先進材料的研發列入國家預算,并紛紛研究和制定相關的重大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認識、關注和優先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材料。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重點圍繞新材料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產業發展體系構建等方面,實現向制造強國的跨越。預計到2025年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并保持年均增長20%;到203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實力將躍居全球前列,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